播撒文明星火 凝聚新“鋒”力量——常德持續(xù)深入開展“學雷鋒·文明實踐我行動”主題活動小記
雷鋒,是一種精神,60多年來,一直綻放光芒。雷鋒,更是一種力量,時刻指引著我們砥礪前行。
在全國第62個“學雷鋒紀念日”來臨之際,常德市各地深入開展“學雷鋒·文明實踐我行動”主題活動,賡續(xù)雷鋒精神,傳遞向上向善力量。
典型引領
營造崇德向善濃厚氛圍
為村民免費維修電動機、幫銷代銷土蜂蜜等農產品……今年的“學雷鋒紀念日”前夕,在石門縣壺瓶山鎮(zhèn)南坪河社區(qū)“電騾子”服務驛站里,來自國網湖南電力東方紅(壺瓶山電騾子)共產黨員服務隊的“電騾子”們依然忙碌著。
壺瓶山有“湖南屋脊”之稱,山高路險,騾子曾是這里最值得信賴的運輸工具。奮戰(zhàn)在此的電力工作者,被當?shù)乩习傩辗Q為“電騾子”。數(shù)年如一日,他們翻山越嶺架起電桿,為山區(qū)百姓捎帶生活用品超26萬公斤、代銷農產品近15萬公斤,每年慰問老人、資助困難學子,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雷鋒精神。今年1月,國網湖南電力東方紅(壺瓶山電騾子)共產黨員服務隊被授予湖南省“新時代新雷鋒”榮譽稱號。
2月27日,湖南省委宣傳部命名了第五批湖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,常德1集體2個人榜上有名。其中,由退休老黨員、熱心居民組成的常德市武陵區(qū)丹陽街道紫橋社區(qū)小紅人志愿者協(xié)會,獲評湖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集體。
在這支隊伍中,80歲的胡巨甫、72歲的代澤蘭、69歲的張茂清等老黨員,憑借對社區(qū)的熟悉度和在群眾中的威信,成為基層治理的“黏合劑”。他們身穿紅色馬甲,每日巡查街巷,擔任政策宣傳員、矛盾調解員和安全隱患排查員,將志愿服務融入小區(qū)基層治理,守護社區(qū)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。
用凡人善舉點亮文明之光,是對雷鋒精神新的弘揚和延伸。從“新時代新雷鋒”到群眾身邊的好人,從“崗位學雷鋒標兵”到道德模范,隨著一個個典型引領、榜樣示范,越來越多人加入傳承雷鋒精神的隊伍中來。目前,常德市已有志愿服務隊伍5588支,登記在冊的志愿者達75萬人。
服務暖心
推動文明實踐融入日常
“‘消防教練’來啦,我們新學期的‘雷鋒課堂’開課啦!”在“學雷鋒紀念日”來臨之際,來自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——臨澧縣消防救援大隊的消防員們,再次抵達臨澧縣四新崗鎮(zhèn)鰲山小學,帶領孩子們一起鍛煉身體、增強體魄。
鰲山小學位于臨澧縣最南端,學校缺少專業(yè)的體育教師。2023年,臨澧縣消防救援大隊了解到這一情況后,選派8名具有體育特長的消防員組成公益支教小組。他們每周抽出一天時間,為學生們教授體育專業(yè)課,內容以籃球和排球為主。他們的體育課也被叫作“雷鋒課堂”。
雷鋒精神,無處不在;雷鋒精神,人人可學。在“學雷鋒紀念日”,常德各地各單位積極開展各類群眾性學雷鋒文明實踐服務,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雷鋒精神的使命與擔當。
武陵區(qū)積極推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公益集市,設置便民惠民、健康義診、政策宣傳、知識科普等多個攤位,為群眾提供“一站式”便捷服務;
鼎城區(qū)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“善德匯”文明實踐活動,以物資捐贈、文藝匯演、包餃子、拉家常等方式,為鼎城區(qū)社會福利中心的老人們送去關懷與溫暖;
常德市第一中醫(yī)醫(yī)院在武陵區(qū)府坪街道新村社區(qū)舉辦“學雷鋒·文明實踐我行動”主題義診活動,通過中醫(yī)義診的形式,將健康服務直接送到社區(qū)居民家門口;
常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志愿者們來到武陵區(qū)丹洲敬老院,為老人們理發(fā)、修剪指甲、打掃衛(wèi)生,弘揚“尊老、敬老、愛老、助老”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……
連日來,依托文明實踐陣地,健康義診、法律援助、心理咨詢、文化惠民、科普宣傳、安全教育等形式多樣的學雷鋒活動在常德蓬勃開展,提供了有溫度、有針對性的服務,受到市民群眾廣泛歡迎。
時光流逝,雷鋒始終在我們心中;時代變遷,雷鋒精神歷久彌新。
接下來,常德將以“學雷鋒·文明實踐我行動”主題活動為契機,廣泛宣傳發(fā)動群眾,推動文明實踐融入日常、化為經常,引導人們從點滴做起、從身邊做起,在關愛他人、奉獻社會中實現(xiàn)自身價值,提升全民文明素養(yǎng)和全社會文明程度。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