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德人逛不膩的“淘寶”早市
3月1日,多雨春季里難得的一個晴天。9時未到,記者到達(dá)了常德市體育公園,只見一個個地攤從常德市體育公園外圍墻向常德市老干部(老年)大學(xué)方向一直延伸。記者沿著市城區(qū)體育東路朝建設(shè)東路方向緩步而行,不時與陌生人擦肩而過。
這就是“全國各地古玩交易市場”名單上曾提及的常德再就業(yè)廣場古玩一條街。放眼望去,這條街上除了古玩,還有服裝鞋襪、花鳥苗木、舊書舊物、兒童玩具、生活用品等,它包含的內(nèi)容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擴(kuò)展。
2002年,常德市人民政府為了援助部分下崗職工再就業(yè),在常德市體育館搭建了一個臨時市場,被稱為再就業(yè)廣場。不知從什么時候起,再就業(yè)廣場外的體育東路上出現(xiàn)了售賣古玩的小攤點,這些小攤點漸漸成線成片,形成了再就業(yè)廣場古玩一條街。2017年,再就業(yè)廣場完成使命后被拆除,升級改造為常德市體育公園,而古玩一條街卻成長為一個龐大的早市,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此擺攤、“淘寶”。
“昨天下午就裝箱了,今天凌晨4點就到了這里?!痹诔5率欣细刹浚ɡ夏辏┐髮W(xué)門口擺攤的李新可告訴記者,這里的攤位不收費,先到先得,所以攤主們到得都很早?!皝磉t了就沒有好位置了?!崩钚驴尚χf,他的攤位不大,東西卻豐富,有中堂掛的條屏,各種形狀的紫砂壺、銅壺、瓷器、玉器等。
李新可是河南南陽人,15歲開始學(xué)習(xí)玉器雕刻,2000年左右從雕刻領(lǐng)域轉(zhuǎn)入收藏領(lǐng)域。2003年,他從廣州到長沙辦事,一位常德買家向他發(fā)出邀約,就那一次,他就決定在常德安家。他在再就業(yè)廣場旁邊租房12年,最后房東成了他的好兄弟,“常德人很熱情,我做買賣不見得賺了多少錢,但收獲了一大群朋友?!?/p>
閑聊時,一位家長給孩子買了5枚銅錢,李新可拿出一卷紅繩,嫻熟地將銅錢打成了一個絡(luò)子。記者與李新可交談時,不時有前來“淘寶”的市民蹲下來挑選木雕、舊書、手串,也有熟悉的買家和他打招呼,詢問有沒有新貨。
陳剛今天來遲了,沒有占到好位置,只好把攤子擺在靠近體育公園的人行道上。其實,陳剛起得并不晚,凌晨4點起床,從澧縣開車到常德市城區(qū),花了一個半小時,雖然6點就到了,但好一點的位置上別人早就擺滿了東西。
有人拿起一個花瓶詢問價格,陳剛報了價,并介紹這個花瓶出自名家之手。仔細(xì)去看,果然瓶身上有“潘肇唐作”字樣。潘肇唐是民國時期景德鎮(zhèn)瓷繪名家,擅長粉彩人物畫,與洪步余、夏鼎臣并稱時尚洋彩瓷繪三大家?!?月27日,我在湖北宜昌擺攤時也有年輕人詢價,好東西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來?!标悇傉f,自己是邊收邊賣,看到喜歡或者有交易可能的都會買下來?!斑@個果盤是從浙江收來的,這對帳鉤是從云南收來的,這個魚形銅鎖是從石門收來的……”陳剛指著地上的東西介紹,又對一個正在試望遠(yuǎn)鏡的淘友說:“這個望遠(yuǎn)鏡是進(jìn)口的?!边@時,一位老人打開隨身攜帶的折疊椅,拿出放大鏡,坐下來專心致志地挑選銅錢。
陳剛就是從錢幣練手進(jìn)入這個行當(dāng)?shù)摹?971年出生的他,最初學(xué)的是打制金銀首飾,后來有人推薦他收不同時代的錢幣,“開始不懂啊,撿便宜的收,后來明白了,天天拿真假錢幣對照著看,慢慢就悟出了門道?!闭f話間,有淘友拿起地上擺著的一個銅火鍋向他咨詢,陳剛說:“這是紅銅材質(zhì)的,純手工打制?!比缓髨蟪隽藘r格。雖然沒有占到有利位置,但陳剛攤上果盤、筆筒、香爐、瓷器、首飾盒、月餅印模等充滿了生活氣息的物件,仍然吸引了不少人停下來“淘寶”。
這個早市是陳剛的“據(jù)點”之一,他的小攤已經(jīng)擺到了全國各地,去年他跑云南、貴州、四川比較多,“雖然很辛苦,但可以陶冶情操,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,好東西還可以傳給下一代?!标悇傂χf。
10時左右,記者遇到了資深淘友“舊倉”夫妻,他們是市城區(qū)舊倉新派餐廳的主理人。從2019年開始,天氣好的周末他們都會來這條街上逛一逛,不時也能淘到一些心儀的物件。他們把自己的“淘寶”經(jīng)歷發(fā)在社交平臺上,引來不少人打聽此處的位置,“我告訴他們導(dǎo)航到常德市老干部(老年)大學(xué),有時也帶朋友一起去逛,感覺比逛超市有意思多了。”當(dāng)天,他們在早市上淘了一個陶罐。
71歲的楊勇推著有些年頭的自行車在早市里晃悠,這里看看,那里瞧瞧,這個早市早已成為他退休生活的一部分。他把從早市淘回去的錢幣、玉器、寶劍等收在衣柜的抽屜里,閑暇時就拿出來欣賞一番,“這些東西以后留給孩子,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念想?!睏钣轮钢孕熊嚮@子里的小擺件說。
記者繼續(xù)沿建設(shè)東路向前,只見一個擠滿了人的舊書攤前,一位小哥看中了一本岳麓書社出版的《論語》,攤主開價5元,小哥還價3元成交;一個賣女式冬裝的架子前,兩名中年女性正在一件件翻看,攤主也不急,波瀾不驚地抱臂而立。
靠近池塘邊的一個小攤,擺著一些舊書和家用五金,沒有明確的分類,好像是攤主隨意拿出來的。一打聽,果然攤主彭大爺是第一次練攤,剛剛退休2個月的他,覺得待在家里沒意思,就和老伴把家里的閑置物品整理了一下,騎著電動車來了。雖是新手,東西也五花八門,但是往來的人多,到上午11時也有了100多元的成交額,彭大爺笑得特別開心。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