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蘭嘴遺址
馬蘭嘴遺址全景
馬欄嘴遺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百?橋鎮(zhèn)百?橋社區(qū)馬欄嘴組。遺址包含新石器、商周、戰(zhàn)國和宋代四個時期的遺存。新石器時代遺存主要分布于遺址中部,面積約2.2萬平方米。商時期遺存主要分部于遺址中南部,面積約5.8萬平米。東周時期遺存基本全遺址分布,面積約13.1萬平方米。宋代遺存僅見一磚窯和一座墓葬。
遺址于1987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(fā)現(xiàn),2008年,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系統(tǒng)的調勘與發(fā)掘,共發(fā)掘面積513平米。揭示出新石器時代灰坑與建筑等遺跡,鼎,豆,釜,杯,缽,罐,網(wǎng)墜、石斧,石錛和石鑿等陶器和石器遺物,另出土一乳白色玉玦;揭示出商時期灰坑、灰溝、墓葬和房址等遺跡,釜、罐、碗、豆等遺物及一青銅矛;東周時期房址、墓葬、灰坑和灰溝等遺跡和陶質鬲、豆、罐、甑等遺物。
馬蘭嘴遺址發(fā)掘圖
2008年,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馬欄嘴遺址進行了系統(tǒng)的調勘與發(fā)掘,先后發(fā)掘面積513平方米?;九辶嗽撨z址新石器時代、商時期和戰(zhàn)國中晚期三個主要時期的聚落分布范圍,并揭示出一批主要屬于這三個時期的遺存,及少量宋代遺存。
1,新石器時代遺存主要分布于遺址中部,面積約2.2萬平方米??脊虐l(fā)掘揭示出灰坑14座,房址2處。石斧、石錛、石鑿等石器29件,鼎,豆,釜,杯,缽,罐,網(wǎng)墜等陶器標本530余件。另見1玉塊。另從灰坑堆積中浮選出水稻、獼猴桃和梅子等植物遺存,其中水稻超過65%為人工栽培稻。
出土文物圖一
2,商時期遺存主要分部于遺址中南部,面積約5.8萬平米。考古發(fā)掘揭示出墓葬2座,灰坑10個,灰溝5條,房址3處。釜、罐、碗、豆、盆等陶器標本280余件,斧、削、鑿等石器7件,另見1件青銅矛。
出土文物圖二
3,東周時期遺存基本全遺址分布,面積約13.1萬平方米??脊虐l(fā)掘揭示出墓葬1座,灰坑31座,灰溝4條,房址4處。出土遺址有鬲、罐、豆、甑、缽等陶器140余件及2件鐵削。
4,宋代遺存僅見1磚窯及1墓葬,未見原生地層堆積??脊虐l(fā)掘清理宋墓1座,出土銅鏡1枚,瓷瓶2件。
出土文物圖三
馬欄嘴遺址現(xiàn)存文化堆積分布面積13.6萬平方米,北、西、東臨水,南近橫沖北。文化堆積分屬新石器時代、商時期、戰(zhàn)國中晚期和宋代四個時期。馬欄嘴遺址于2011年被湖南省政府公布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其保護范圍為文化堆積分布區(qū)外延200米,建設控制地帶在保護區(qū)范圍基礎上再外延200米。
出土文物圖五
馬欄嘴遺址的保護管理、使用機構為常德市漢壽縣文物局(原漢壽縣文物管理所)。漢壽縣文物局,是漢壽縣文體廣新局下屬副科級事業(yè)單位,核定編制8人,現(xiàn)有8人。馬欄嘴遺址尚未設立專門管理機構,管理保護經(jīng)費全部來自財政撥款。2003年,漢壽縣文物管理所在遺址中南部立常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標志碑。2012年,按照“四有”工作要求,在遺址南部保護范圍邊界處設立界標,設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標志碑和說明牌。按照“四有”工作要求,2009年8月,當時的漢壽縣文物管理所組織人員對馬欄嘴遺址進行實地測繪,分門別類的建立了馬欄嘴遺址文字、圖紙與照片等檔案,目前存放于漢壽縣文物局。2008年考古發(fā)掘工作以來,漢壽縣文物局將馬欄嘴遺址做為縣域內(nèi)重要歷史文化遺址,指定具體工作人員為負責人,堅持季度巡視,每一季度至少到遺址現(xiàn)場巡視一次。百?橋鎮(zhèn)政府將馬欄嘴遺址區(qū)納入百?橋鎮(zhèn)派出所和百?橋村治安聯(lián)防是常安全巡查重點關注地點。在遺址區(qū)聘請當?shù)?名當?shù)卮迕駷榧媛毎踩珕T與信息員,有涉及遺址安全情況,及時向鎮(zhèn)政府與漢壽縣文物局匯報。馬欄嘴遺址尚未安裝其它安防監(jiān)控設施。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