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就地過年 暖在身邊】一碗餃子解鄉(xiāng)愁
大年初二上午11時許,武陵區(qū)丹陽街道紫橋社區(qū)內(nèi)的“正宗東北餃子館”沒有一個客人。31歲的老板娘馬媛媛一邊逗小女兒玩耍,一邊陪大女兒寫寒假作業(yè),丈夫田宇在后廚備菜。這時,放在桌上的手機發(fā)出微信提示音,馬媛媛拿起手機點開語音。“姐,過年好!店里現(xiàn)在營業(yè)不?我想吃餃子了。”
這是馬媛媛一家從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來常德開“餃子館”的第7年,店里面積不算大,有一個包間、6個四人桌。她負責接待、收銀,丈夫負責調(diào)制涮羊肉的鍋底和準備肉卷,婆婆負責備菜,還有一位從家鄉(xiāng)請來的“大師傅”,全員都是東北人。這家店不光有純手工包得大餃子,還有銅鍋涮羊肉、醬大骨、鍋包肉、涼拌拉皮、鐵鍋燉雞、酸菜燉粉條、地三鮮、炸蠶蛹等特色菜,都是地地道道的東北味。
“來我們這吃飯的有常德人,也有東北人,大部分都是熟客?!瘪R媛媛說,許多人沖著店名走進來嘗鮮,她迎上來只要問一句“整(zěng)點兒啥?”大家就都會心一笑,“可能我的東北話讓他們安心了唄!”馬媛媛一家非常清楚自家小店的賣點就是“正宗東北味”,所以決定菜品質(zhì)量的原材料,如土豆淀粉、酸菜、面粉、粉條等,都是家人從齊齊哈爾寄過來的。
去年春節(jié),餃子館開到臘月二十四就打烊了,一家人開著車歷時三天,穿越近3000公里回老家過年。小女兒從沒見過齊膝深的大雪,和老家的一群孩子滑雪、打雪仗,玩得可開心了。今年,全家人本打算也回趟黑龍江,但看到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,商量了一番決定響應號召就地過年,等到疫情防控形勢好轉(zhuǎn)再回去。
“不光是我們一家這樣,好多常來店里吃飯的東北人也跟我們一樣,留在常德過年。”有些顧客經(jīng)常來店里吃東西,一來二去就和馬媛媛一家建立了朋友關系,聽說他們今年不回老家,便提出“店里能不能不打烊,過年的時候還能在你家吃點正宗家鄉(xiāng)菜?!?/p>
剛剛給馬媛媛發(fā)來微信語音的顧客小月就是其中之一。小月是黑龍江人,雖然在常德生活多年,但一口鄉(xiāng)音未改。她是一名新手媽媽,考慮到眼下帶孩子過回老家過年的疫情風險,也留在常德過年了。小月說,不論是年三十,還是一切重要或不重要的節(jié)日里,北方飯桌上,總少不了熱騰騰的餃子。“平時不覺得有啥,一到年節(jié),就特別想吃家鄉(xiāng)菜。”這不,大年初二,小月給馬媛媛發(fā)來了訂單。
馬媛媛沖著后廚報了菜單,鍋包肉、拉皮、涼拌三絲、餃子。隨著田宇一聲答應,后廚爐灶的鼓風機開始“轟轟”作響。
馬媛媛說,“希望這些地道的東北菜,能彌補老鄉(xiāng)們不能回家過年的遺憾?!?/p>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